2015年一建市政: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
2015-03-27 11:59:45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2015年一建市政资料: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
  •   1K420101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

      一、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

      (一)可能存在的问题

      地质勘探主要存在孔距过大、孔深太浅、土工取样和土工试验不规范、土工试验数量不足、土工参数测定不准、土层划分不准、土层厚度计算不准等问题。设计文件主要存在对地质勘探资料没有认真研究、地面标高不清、桩型选择不当、持力层选择不当、桩周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计算不准等问题。

      (二)预防措施

      1.在施工前,对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认真研究。2.对持力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场地,应适当加密地质勘探孔,必要时进行补充勘探,防止桩端落在较薄的持力层上而发生持力层剪切破坏。3.场地有较厚的回填层和软土层时,设计者应认真核桩基是否存在负摩擦现象。

      二、孔口高程误差及钻孔深度误差

      (一)孔口高程误差

      造成孔口高程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:一是地质勘探完成后场地再次回填,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废渣不断堆积。

      其对策是认真校核原始水准点和地质探孔孔口绝对高程,每根桩开孔前准确测定桩孔孔口绝对高程。

      (二)钻孔深度的误差

      1.根据桩孔孔口绝对高程、地质探孔孔口绝对高程和设计桩长,计算出钻孔深度。2.宜用丈量钻杆测孔深,不用测绳测孔深。3.对于端承桩,终孔标高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准,不以固定孔深的方式终孔。

      三、孔径误差

      孔径误差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疏忽错用其他规格的钻头,或因钻头陈旧,磨损后直径偏小所致。对于直径800~1200mm的桩,钻头直径比设计桩径小30~50mm是合理的。每根桩孔开孔时,应验证钻头规格,实行签证手续。

      四、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

      (一)主要原因

      1.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,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,导致钻孔偏斜。

      2.钻杆弯曲、钻杆接头间隙大,造成钻孔偏斜。

      3.钻头翼板磨损不一,钻头受力不均,造成钻头偏离钻进方向。

      4.钻进中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,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,造成钻头偏离钻进方向。

      (二)控制钻孔垂直度的主要技术措施

      1.压实、平整场地,安装钻机时确保平整度。

      2.安装钻机时确保主动钻杆的垂直度,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,发现偏差立即调整;定期检查钻杆、钻杆接头,发现钻杆弯曲、钻杆接头松脱时,及时维修或更换。

      3.定期检查钻头,发现钻头翼板磨损较大或磨损不宜时,及时维修或更换;

      4.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中低速低压钻进。

      5.在复杂地层中钻进时,可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。

      6.发现钻孔偏斜时,应排除设备问题,及时回填黏土,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。

      五、塌孔与缩径

      (一)主要原因

      塌孔与缩径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,主要是地层复杂、钻进速度过快、护壁泥浆性能差、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等。

      (二)预防措施

      在穿过较厚的砂层、砾石层时,将成孔速度控制在2m/h以内。2.添加黏土粉、烧碱、木质素,对泥浆进行除砂处理,改善护壁泥浆性能。3.无特殊原因,钢筋骨架安放后立即灌注混凝土。

      六、桩端持力层判别错误

      持力层判别是钻孔桩成败的关键,现场施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。

      对于非岩石类持力层,判断比较容易,可根据地质勘探资料,结合现场取样进行综合判定。

      对于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持力层,判定岩层界面难度较大,应以地质资料为基础,结合钻机受力情况、主动钻杆抖动情况和随循环液返回到孔口的渣土情况综合判定,必要时进行原位取芯验证。

      七、孔底沉渣过厚或灌注混凝土前孔内泥浆含砂量过大

      孔底沉渣过厚除清孔泥浆质量差,清孔方法不当外,还有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。要准确测量孔底沉渣厚度,首先需准确测量桩的终孔深度,应采用丈量钻杆长度的方法测定,钻头长度取至钻尖的2/3处。

      1.在含粗砂、砾砂和卵石的地层钻孔,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。2.当采用正循环清孔时,前期应采用高黏度浓浆,并加大泥浆泵的流量,使砂石粒能顺利地浮出孔口。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要求后,应把孔内泥浆密度降至1.1~1.2g/cm2。3.清孔整个过程应专人负责孔口捞渣和测量孔底沉渣厚度,若出现清孔前期孔口泥浆含砂量过低,捞不到粗砂粒,或后期把孔内泥浆密度降低后,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较多,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泥浆的黏度和稠度偏小,砂粒悬浮在孔内泥浆里,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,施工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。

      八、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

      (一)初灌时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要求

      为了使初灌时埋管深度达到规范要求,应准确计算出混凝土的初灌量。在计算混凝土的初灌量时,除计算桩长所需的混凝土量外,还应计算导管内积存的混凝土量。

      (二)灌注混凝土时堵管

      1.主要原因:

      (1)导管破漏或接头不严密,泥浆侵入混凝土,导致混凝土离析;(2)隔水栓不规范,泥浆侵入混凝土,导致混凝土离析;(3)混凝土配制质量差,骨料级配不合理,凝结时间太短,塌落度损失大;(4)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,上部混凝土初凝硬结,泥浆中残渣不断沉淀,集聚在混凝土表面;(5)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,沉渣侵入导管,导致混凝土离析;(6)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,导管外灌注面上部混凝土压力过大。

      2.预防措施:

      (1)导管在安装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,可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,检查项目主要有导管是否存在孔洞和裂缝、接头是否严密、厚度是否合格。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,严禁用气压。

      (2)选择与导管相匹配的球胆隔水栓,长度应≤200mm,确保灌注的混凝土能将孔底沉渣冲击泛起,又不致使泥浆通过隔水栓侵入混凝土。

      (3)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质量,保证适宜的骨料级配、凝结时间、和易性。

      (4)完成清孔后及时浇筑混凝土,若因故推迟灌注混凝土,应重新进行清孔。浇筑过程均匀快速连续,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处于流动状态。

      (5)灌注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~500mm,在灌浆设备的初灌量足够的条件下,应尽可能取大值。

      (6)提拔导管速度与浇筑混凝土速度相适应,使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深始终控制在2~6米之间。

      (三)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

      1.主要原因:

      (1)混凝土凝结时间太短,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,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时,结块的混凝土托起钢筋骨架。

      (2)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,回沉在混凝土面上,形成较密实的砂层,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。

      (3)混凝土灌注速度太快,较大的上冲力导致钢筋骨架上浮。

      (4)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,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上浮力,造成钢筋骨架上浮。

      2.预防措施:

      除焊接定位钢筋、混凝土配置时掺加缓凝剂、认真清孔外,一是保持正常的混凝土灌注速度,当灌注的混凝土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,应降低灌注速度。二是保持正常的提拔导管速度,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,提升导管,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,然后恢复正常灌注速度,保证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深在2~6米之间。

      (五)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

      1.主要原因:

      (1)混凝土凝结时间太短,或灌注间隔时间太长,使混凝土上部结块,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渣。

      (2)初灌混凝土量不够,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混凝土,沉渣侵入。

      (3)混凝土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,导管拔出混凝土面。

      (4)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,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,形成沉积夹砂层。

      2.预防办法:

      (1)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.5倍混凝土初凝时间内,单桩混凝土应连续不间断浇筑。

      (2)准确计算混凝土初灌量,严格控制混凝土初灌质量。

      (3)提拔导管速度与浇筑混凝土灌注速度相适应,保证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深在2~6米之间。

      (4)实行二次清孔,清除悬浮砂粒。

      (六)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

      主要原因是超灌高度不够、混凝土浮浆太多、孔内混凝土面测定不准。

      对于桩径≤1000mm的桩,超灌高度不小于桩长的4%;对于桩径>1000mm的桩,超灌高度不小干桩长的5%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桩,桩顶10m内的混凝土应适当调整配合比,增大碎石含量,减少桩顶浮浆。在灌注最后阶段,孔内混凝土面测定应采用硬杆简式取样法测定。

      九、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

     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断的原因较多,在采取抢救措施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灌注的情况下,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:

      (一)若刚开灌不久,孔内混凝土较少,可拔起导管、吊起钢筋骨架,重新钻孔至原孔底,清孔和安放钢筋骨架后再开始灌注混凝土。

      (二)迅速拔出导管,清理导管内积存混凝土和检查导管后,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,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混凝土,待隔水栓完全排出导管后,立即将导管插入原混凝土内,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混凝土。此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。

      (三)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后拔除钢筋骨架,待已灌混凝土强度达到C15后,先用同级钻头重新钻孔,并钻除原灌混凝土的浮浆,再用lt500钻头在桩中心钻进300~500mm,这样就完成了接口的处理工作,然后便可按新桩的灌注程序灌注混凝土。


上一篇:2015年一建市政:压实度的检测方法与评定标准
下一篇:2015年一建市政: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学苑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学苑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QQ:381614337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Copyright ©2020-2024 学苑网 (edu24h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
E-mail:381614337@qq.com. 京ICP备09050833号
热线电话:010-88875568 13811479209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日 9:00-21:00